工程蓄水池为四面围坝形成的水池,需采取全库盆防渗措施。其中,清水池水源为引大入秦工程水源,水资源较紧缺,为减少渗漏损失,设计采用较高标准的防渗措施,而雨洪水池水源为雨洪水,为降低工程投资,防渗标准相对清水池可适当降低。蓄水池防渗设计选择土工膜防渗和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防渗。其中,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渗透系数在10-10cm/s数量级左右,可满足雨洪水池防渗需求,同时由于雨洪水池面积较大,为节省工程投资,本工程雨洪水池选定采用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防渗。清水池考虑到其水源由引大工程提供,需付费购买,为减少渗漏损失,防渗标准宜适当提高,由于土工膜防渗层施工简便,防渗效果易于保证,同时在已建类似注入式水库或水池工程中已有应用,故本工程清水池选定采用土工膜防渗结构。
清水池池底自建基面以上设15cm厚的细砾垫层,其上铺设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sN2/PE-16-300-0.5),土工膜上层设30cm厚的素土垫层和30cm厚的砂砾石层,围坝上游面防渗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80cm厚的砂砾石层、15cm厚的细砾垫层、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sN2/PE-16-300-0.5)、30cm厚的素土垫层和植生袋护坡(植生袋装土前规格为60cm×40cm,装土后为50cm×30cm×10cm)。雨洪水池防渗结构除将清水池防渗结构中的复合土工膜调整为钠基膨润土防水毯(4000g/m2)外,其余相同。
蓄水池围坝为土石坝,除防渗层、坝顶等部位外,围坝主体均采用基础开挖土料填筑。围坝坝顶考虑交通、施工、运行等方面要求,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确定坝顶宽度为6m,坝顶路面采用现浇混凝土路面。上游坝坡考虑生态景观功能,坡度较缓,坡比为1:4,采用植生袋生态护坡,袋内混合水生陆生两类草种;大坝下游坝坡坡比为1:1.8,下游坝坡上用开挖弃渣回填至与原地面缓坡相连,表面采用生态植草护坡。
工程坝体填筑料的设计根据开挖料的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指标对比结果,其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可作为设计用料。同时在综合考虑施工方法、工程造价等情况后,设计采用水池开挖的土料(粉质粘土)和砂砾石料均作为坝体填筑料,砂砾石经筛分后用作坝体砂砾石层和细砾垫层料,土料作为坝体主填筑料和素土垫层料。碾压填筑料相对密度控制指标为:砂砾石相对密度不小于0.78,土料压实度不小于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