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现存完整的辽代古城旧广武城,惊喜地发现“瘦骨伶仃”的北城墙变“壮”了。原来,夯土墙底部只有2米到3.5米宽,顶部1米左右,如今北城墙已经有一半墙体底部宽近10米,顶部宽达7.5米。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旧广武城一次土墙维修工程。”负责广武长城、汉墓群保护工作的文保员尹成武说,因自然坍塌和历史上的人为破坏,旧广武城城墙里侧夯土普遍流失、风化严重,局部存在倒塌的危险。
因此,国家投资150余万元,从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对长340米的北城墙进行“补土强身”。
旧广武城坐落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古长城脚下,城墙始建于辽金,现为明代遗物,东、北城墙长853米,西、南城墙长848米,周长1701米。城墙外表全部砖砌,内城墙为夯土墙,不包砖。整个古城分东、西、南三门,古城内街道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是研究辽金以及明代城池的重要实物资料。
负责修缮工程的山西明一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马得存说,按照原城墙做法进行素土夯实,基础和顶部采用三七灰土防止渗水,顶部铺设青砖。为保证工程质量,每50厘米土层铺一层土工格栅,起到加固作用。
“找土源就找了五六家土场,最后才找到粘度大的黄土。”马得存说,北城墙工程共分为两期,今年即将完成一半多,明年完成另一半。
尹成武告诉记者,事实上,城墙四周都缺土,但因为北城墙墙根没有居民居住,所以选择先动工修缮,希望将来其他三面墙体附近的居民搬迁后,城墙也能得到维修。